河南高教刊发我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宋晓炜文章:念好“五字诀” 、注重“五到位” 不断推动高校思政工作走深走实

发布日期:2025-09-23点击:[]

9月20日,河南高教刊发我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宋晓炜文章:念好“五字诀” 、注重“五到位” 不断推动高校思政工作走深走实,全文如下:

图片

近年来,中原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足“大思政”格局,提出“领、课、网、文、践”五字诀,通过责任压实、理论武装、网络赋能、文化浸润、实践育人“五到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切实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以“领”定向,注重加强领导责任压实。校党委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构建“党委统揽、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形成闭环机制。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将思政工作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年专题研究思政工作不少于4次,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落实“四个一”机制,2024年以来校领导累计讲授思政课20余场次。二是完善制度保障。出台《关于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13个文件,建立完善多维学风评价体系,确保责任层层传导、任务件件落地。三是强化经费支撑,自2020年起按生均不低于40元标准设立思政专项经费并逐年递增,大力支持思政课程改革、实践基地建设、网络阵地强化等,为思政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以“课”固基,注重思想引领理论武装到位。一是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6+1”思政课程体系,并完善了思政课综合评价体系。二是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行动,5门思政主干课程实施慕课辅助下“专题轮转走班”教学模式。三是创新思政教育方式。通过专家主题报告、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学习、“三会一课”等,构建“四级”理论宣讲体系。四是重视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构建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实践研修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培训研修体系。

以“网”赋能,注重拓展阵地舆论引导到位。学校坚持“互联网+思政”理念,构建“平台矩阵+技术赋能+舆论引导”的网络思政生态,让思政教育从“面对面”延伸到“键对键”。一是拓展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学校建强网络阵地,打造“1+N+X”新媒体矩阵,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校内媒体平台,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二是运用数字化技术强化融合。建成“VR思政教育中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纪念馆”等场景,开发“沉浸式红色课堂”。三是开展校园网络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学校网站、新媒体信息网络巡检,严格落实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年度审查备案管理制度。四是建强队伍,抓实舆论引导。通过建强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确保各平台主流舆论积极正向。

以“文”化人,注重价值引领文化浸润到位。学校深挖“纺织立校、电子兴校”办学特色,以文化人、以文润心,构建“文明创建+品牌文化+选树典型”三维浸润体系。一是扎实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学校连续三届获评河南省文明单位,连续两届获评河南省文明校园。二是实施品牌文化打造工程。通过举办社团文化节、体育文化节、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初步形成了校园文化品牌。三是积极选树各类先进典型。先后上榜“中国好人榜”师生2人、“河南好人榜”1人,入选“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1人、“郑州市文明市民”2人,获评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个。

以“践”明责,注重知行合一实践育人到位。学校坚持“实践出真知、奋斗长才干”育人理念,构建“课堂实践+社会服务+理论宣讲”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推动思政教育从“认知”到“践行”的跨越。一是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指导学生围绕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调研,逐步形成了“6+1”思政课程体系。二是将思政教育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服务奉献社会中受教育、长才干、增本领。三是发挥“青马班”“青马社团”“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作用,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时代楷模事迹等主题进行宣讲,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

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多维学风评价体系的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与实践——以信息类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24SJGLX0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条:中国教育在线、网易新闻报道:中原工学院6位学者登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排行榜
下一条:大象新闻、顶端新闻报道:大模型时代区域国别与翻译传播研讨会在中原工学院举办

关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