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顶端新闻报道:大模型时代区域国别与翻译传播研讨会在中原工学院举办

发布日期:2025-09-22点击:[]

9月21日,大象新闻、顶端新闻报道:大模型时代区域国别与翻译传播研讨会在中原工学院举办,全文如下:

2025年9月19日至20日,“大模型时代区域国别与翻译传播研讨会”在我校国际交流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刘宝、中原工学院副校长郑常青、河南省翻译协会会长郭俊峰、外交部前驻外大使陈明明、河南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钱建成出席研讨会。

会议由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主办,河南省知识产权外译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河南鼎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杭州舆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会议聚焦区域国别学理论构建、区域国别法治研究、翻译传播、学科交叉融合、理论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模型时代的发展趋势等议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参会研讨。

开幕式上,郑常青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在支撑国家科技强国目标、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对外国语学院在区域国别研究、知识产权外译传播、智能语言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给予肯定。他强调,此次研讨会对促进区域国别与翻译传播研究范式重构,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期待专家学者互通有无,为区域国别与翻译传播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智慧。

刘宝在致辞中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深刻重塑信息生产、传播交互与知识整合机制。在此背景下,要深化技术赋能,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构建融通中外、具有中原特色的话语体系,深化产学研协同,为河南高水平开放提供扎实的智力与人才保障。

郭俊峰表示,要深化大模型技术在区域国别、翻译传播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融合实践,以技术赋能河南省翻译与传播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钱建成强调,要以科技赋能人文,以交流促进发展,共同推进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更好服务于区域经济与对外传播,增强中原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此外,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发来贺信,期待研讨会能够促进学术创新、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并进,为我省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智慧与力量。

研讨会共设12场主旨报告,涵盖区域国别学理论构建、区域国别法治研究、翻译智能体、外交话语学、国际传播实践、人工智能翻译应用等热点议题。

区域国别学理论和翻译传播是会议热议的焦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教授强调以“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核心,承担咨政、咨商、启民、育人四大功能,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陈明明大使分析了AI在隐喻翻译中的局限,指出人脑的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关键。吴承义教授提出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中国范式”。武波教授提出“迻文译化大翻译”学术思想。

思想的火花在会场交流中碰撞,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视角和应用创新不断。杨明星教授解析了外交话语中的文化符号运用,强调“视觉修辞”对国际软传播的重要作用。陈会林教授提出语言学者要完成三重知识跃迁,重塑AI时代的学科话语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郑春荣教授分析了知识图谱在区域国别数据整合中的应用案例。张法连教授表示,应推进英美法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治体系研究,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

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人工智能翻译应用和翻译智能体等议题也备受瞩目。余素青教授提出了“三跨式”协同培养路径。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分指委会秘书长曾艳钰教授指出AI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知识智能传播等领域的显著潜能。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军峰教授则阐述了翻译智能体的工作原理、技术实现及实践效果,为翻译技术创新发展和翻译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建议。张影经理介绍区域国别研究教学与科研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出“数据驱动+智能分析”的科研支持体系。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我校在大模型赋能区域国别与翻译传播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会议议题紧扣时代需求,成果将有力推动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范式创新,促进国家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提升文化软实力。

上一条:河南高教刊发我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宋晓炜文章:念好“五字诀” 、注重“五到位” 不断推动高校思政工作走深走实
下一条:中国教育在线、河南教育宣传网、网易新闻报道:中原工学院校领导走访慰问高层次人才

关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