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全校师生热切关注,并以各种形式认真收听收看纪念大会实况。

学校党委把观看纪念大会实况作为一次特殊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党委书记郭涛,党委副书记、校长夏元清,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宋晓炜,副校长瞿博阳,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爱华,副校长付主木、杨坤,学术副校长马建国及中心组其他成员,与机关党委党员代表一起在龙湖校区综合办公楼501会议室,共同见证这一承载历史荣光、振奋人心、激荡民族情怀的历史时刻。各直属党组织也以各种形式组织师生观看了大会实况。



直播过程中,师生们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当国歌奏响、受阅部队迈着铿锵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展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成就时,现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直播结束后,全校师生心潮澎湃,围绕大会精神展开热烈讨论,分享观礼感想与体会。
党委书记郭涛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抗战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中华民族从精神沉沦到精神觉醒的历史转折,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准确把握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要传承抗战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锚定新型研究型工科大学建设目标,强化责任担当,勇于拼搏奋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更大贡献。
党委副书记、校长夏元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厚重使命。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践行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当前,我校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已进入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筑牢办学治校的根本保证。要把抗战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持续立足学科优势,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奋力科研攻坚,以科技报国诠释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持续深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改革,将抗战精神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自力更生、百折不挠的抗战底色;持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引导师生在服务国家、区域战略中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
发展规划处处长张明表示,观看纪念大会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80年前,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天,我们正在取得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历史的经验、先辈的血泪、民族的屈辱和抗争,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妥协和退让永远打不倒困难和敌人,胜利从来都是用牺牲换来的!先辈们用牺牲换来了新中国,前辈们用牺牲换来了今天的繁荣昌盛,亲爱的同志们,你愿意用牺牲换来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吗?我愿意!
教务处处长崔陆军表示,当前,我校正处在“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和“申报博士点”的关键阶段。任务艰巨繁重,犹如一场新时代的“攻坚战”。我们必须传承和发扬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攻坚克难”品质,以迎难而上的锐气,精准对标建设要求,聚焦内涵发展,补齐短板弱项;要发扬抗战中的“团结协作”传统,凝聚全校师生共识,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更要秉持抗战中的“必胜信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早日实现历史性突破。
智能纺织与织物电子学院党委书记吕继东表示,这场阅兵,向世界清晰昭示: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中国拥有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强大能力和坚定决心,消除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从受阅官兵那坚毅而清澈的眼神里看到了保家卫国的忠诚与担当。同时也能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能战方能止战”,这场阅兵亮出的,是中国维护和平的意志与能力,是一个崛起大国对世界和平的郑重承诺。
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陈守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要求我们要铭记历史,更昭示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引领青年学子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在砥砺坚毅品格的同时拓宽全球视野,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新时代的创新动力,让青年一代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展现作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
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张西广表示,整齐划一的受阅方阵、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不仅展现了国家强大的国防实力,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知识,更要将家国情怀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激励学生以创新之志继承先辈精神,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中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智能感知与仪器学院(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副院长王海泉表示,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深切感受到这场阅兵所展现的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从14年浴血抗战到如今的强国强军,中华民族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参阅装备中大量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展示了我国国防科技实力的飞跃发展,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同时,也更加深刻理解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我们应当将这种爱国精神和历史责任感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智能服饰与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孙一修表示,怀着无比激动与崇敬的心情观看了阅兵仪式,这是一堂生动且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高校党员干部,深感责任重大。要将观看阅兵所激发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工作动力,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努力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同时,不断提升自我,为培育新时代的优秀人才、为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法学院与知识产权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义珊表示,收看大会直播后,内心激荡着震撼与责任的双重回响。凝视三军将士铿锵的步伐、如炬的眼神,深刻感受到从“小米加步枪”到国之重器频出,变的是科技强军的时代步伐,不变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脊梁。作为学生工作者,将和同事们一起把此次大会作为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引导青年大学生以历史为镜,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践行使命担当,以青春之我筑强国之梦!
人事处人才交流中心主任蔡淑静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不仅是一次视觉的震撼,更是一次关于“传承”与“使命”的深刻课堂。80年过去了,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回声从未消失。作为高校工作人员,我们的使命就是把“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让他们成为有温度、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因为,历史的接力棒,终将传到他们手里;民族的未来,终将由他们书写。
校工会办公室副主任陶思璇表示,纪念大会承载着厚重的民族记忆。奏唱《松花江上》等抗战经典曲目,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先烈的无私奉献。14个排面象征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卓绝,80名礼号手寓意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让人深刻体会到“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历史分量。参阅装备全面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的飞跃,不禁让人感觉心潮澎湃,赞叹祖国的强大带给人民无限的安全感。阅兵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行动号召,我们要铭记历史,要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魏晓宇表示,作为一名辅导员,见证了一届届学子从青涩到成熟,他们中有的继续深造,深耕科研一线;有的扎根基层,用信息技术助力乡村振兴。这让我坚信:专业知识的价值,永远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青年一代的担当,始终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汇中绽放光芒。抗战胜利的精神密码,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与学生同行,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陪伴者,一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开创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教研室主任侯艳芳表示,作为高校社会实践课教师,纪念大会是鲜活的“实践教学素材库”,从中提炼出了三点核心育人启示:从铁甲洪流与新型装备中,读懂了“实干兴邦”,后续将带学生走进科研院所、乡村振兴一线开展实践;从向抗战老兵的军礼学“传承”,后续将组织学生走访老兵、整理红色口述史,亲自动手记录、传播故事,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传承;从群众的笑脸里悟“担当”,将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基层调研,在帮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时,明白“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的道理。
后勤服务中心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廉小涛表示,今天的盛大阅兵,充分彰显我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能力,是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催化剂,势必成为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加速器。作为曾经的忠诚卫士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发扬优良传统,立足岗位努力工作,为后勤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作用!
党政办公室机要科王萌萌表示,纪念大会既是一场国家记忆的庄严回响,更是一曲民族精神的激昂号角。抗战胜利源于信念如磐、团结如钢,今天的教育事业同样需要传承这种精神。身为高校管理人员,将担负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在服务师生的日常里厚植家国情怀,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传递信仰力量。今后将以更实的作风做好“中枢”工作,让办公室成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小课堂”,让每份文件、每次协调都浸润红色底色,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这盛世,我们接棒守护!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安全实验中心教师刘济宗表示,这场跨越历史的检阅,让我们深刻体悟到:抗战精神的核心是“不畏强敌、自强不息”,而今日的网络安全战场正是没有硝烟的新疆域。作为培养网安人才的高校教师,我们必将阅兵激发的爱国热忱转化为育人担当:以科技报国为志,将阅兵展现的尖端国防技术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攻关“卡脖子”技术;以巩固网安为责,深化校企融合研究,为筑牢国家网络空间防线输送精锐力量;以红色基因为魂,在课程思政中厚植家国情怀,培育兼具技术硬实力与精神软实力的新时代网安卫士。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普通物理及实验党支部教师张坤表示,此次纪念大会让我深刻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吾辈更应自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警钟长鸣,居安思危,时刻准备着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斗。这次大会,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教师温道林表示,作为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新教师,观礼让自己深切认识到智能控制、无人系统以及电气工程等领域在国家安全与科技自立中的战略地位,也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未来,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教学科研中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学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智慧能源与环境学院教师赵瑾表示,长风浩荡,铁甲生辉。在观看纪念大会实况后,深受震撼,我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并非抽象说教,而是鲜活生动的历史体验与情感共鸣。作为高校新人,我将把这份感悟转化为育人动力,担负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生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25级研究生叶宗浩表示,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观看纪念大会后,我们这代青年更加明确了自身肩负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为国家的强盛自豪,更要成为推动这份强盛的力量。我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传承伟大抗战精神,认真学习、踏实研究,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计算机学院党委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卢江帆表示,纪念大会上,先进武器装备依次亮相,尽显我国强大国防实力。从战火中淬炼的人民军队,如今已拥有高效先进的现代化装备,这既让我心生自豪,也深刻领悟到: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和平与安全的坚实根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学生党员,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先辈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
新闻与数字传播学院播音221班本科生王婧怡表示,作为一名退伍大学生,这场阅兵带给自己的不仅是震撼与自豪,更有一份深植于血脉之中的共鸣与回忆。当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有力的正步护卫国旗前进,当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回荡天际,仿佛回到了曾经的军营岁月。每一个方队行进的动作、每一句口令、每一种装备的驶过,都倍感熟悉,也让我更加理解这场阅兵背后所承载的艰辛与荣光。从部队回到校园,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责任。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
外国语学院英语221班本科生郑之悠表示,观礼台上,抗战老部队的老兵身着旧军装,胸前的勋章诉说着峥嵘岁月;徒步方队中,年轻将士们步伐铿锵、气势如虹,展现出人民军队的蓬勃朝气与忠诚担当。装备方队的亮相更让人热血沸腾,无人作战装备、高超声速导弹、防空反导系统等按实战体系列阵,钢铁洪流滚滚向前,彰显着我国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实力。本次纪念大会,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和平的坚守。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铭记历史、不负韶华,以奋斗之姿为祖国的繁荣强盛添砖加瓦。
此次集中观看纪念大会直播,是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沉浸式的历史教育,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时代价值,不仅强化了师生的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更激励全校师生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下一步,全校师生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加强关于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的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在铭记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缅怀先烈中勇担时代使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通讯员 上官兆云 摄影 张倩涵)